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時,企業要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本文主要討論了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時的會計處理方式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會計處理
例:宏發公司2010年購入一批甲原材料,用于生產a產品,2010年年末由于市場需要改變,a產品的銷售價格大幅下跌。截止2010年12月31日,宏發公司尚持有10噸甲材料,賬面價值100萬元,可用來生產15噸a產品,預計銷售價格150萬元。宏發公司預計將甲材料加工為a產品還需發生40萬元的加工費用,將a產品銷售出去還需發生15萬元的銷售費用和5萬元稅金。對于該筆業務,宏發公司確定的甲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應為:150-40-15-5=90萬元,低于其賬面價值i00萬元,因此宏發公司應當計提10萬元(100-90)的存貨跌價準備。宏發公司2010年12月31日的會計分錄為:
借:資產減值損失10
貸:存貨跌價準備10
宏發公司在確定甲原材料的可變現凈值時應當注意兩點:第一,應當以甲原材料加工后的a產成品的銷售價格為基數確定,而不能直接以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為基數確定,這是由企業對資產的持有目的決定的。即使企業持有的原材料的市場價格發生了大幅度下跌,如果a產品的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宏發公司依舊不需要對甲原材料計提跌價準備。例如,乙公司期末持有的一批原材料,賬面成本為50萬元,市場價格為40萬元,但乙公司用其生產的產成品屬于暢銷產品,銷售價格一路飆升。這種情況下,雖然原材料自身的市場價格低于賬面成本,乙公司依然無需對其計提減值準備。第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是面向“未來”的業務。企業在判斷存貨是否存在減值跡象以及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當考慮企業的未來事項的影響,而不是參照存貨歷史持有期間的價格變化。
(二)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存貨跌價準備計提過程中過多的主觀判斷因素使存貨可變現凈值的可靠性較差。主要表現在:(1)如果企業持有的對外銷售的商品不存在合同銷售價格,那么就要根據市場價格為基數確定商品的可變現凈值。但是,企業持有的絕大多數庫存商品的市場價格要受供給關系、消費者偏好等企業不能控制甚至不能預見的因素影響,不同企業對同一類商品判斷的可變現凈值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影響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可比性。(2)對于用于進一步加工的材料性質的存貨,在判斷可變現凈值時除去要考慮完工產成品的銷售價格外,還需考慮進一步加工所發生的加工成本。這里涉及的問題主要是產成品未必是由一種材料加工而成,而一般是由多種材料共同加工完成,那么企業應當采用何種方法將加工成本在不同材料之間進行分配,對此《準則》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規范。另外,企業對原材料的加工成本也會受到加工數量、加工技術、人員工資費用等多方面的影響,那么在實際加工完成之前,企業可能也很難較為準確的估計出進一步加工成本。以上這些不確定因素,在實務操作中完全依靠會計人員的估計,會給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工作帶來太多的隨意性。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顒又?,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企業在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當考慮存貨的持有目的,將存貨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為出售而持有的存貨;另一類是為繼續生產、加工而持有的存貨。對于第一類存貨,由于企業可以直接對外出售,不會發生進一筆加工成本。因此,如果存在銷售合同,其可變現凈值應當以銷售合同規定的合同價為基準確定;如果不存在銷售合同或者對于持有數量超過銷售合同的部分,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進行調整。對于第二類存貨,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企業存貨生產的產成品的預計售價減去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
訂單提交后,10分鐘內,我們將安排工作人員和您聯系!
梅州正穗財稅服務網
聯系:洛先生
熱線:400-600-5982
Q Q:2850214222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珠村東環路113號正穗大廈三樓C202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