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銀行以及農信社、農商行的招聘考試中,會計的基礎知識考查是非常普遍的。會計作為一門金融行業就職的入門知識,同學們對它應該是又愛又恨。會計就業率高,適合崗位范圍廣,不論是金融行業、普通企業,還是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需求量都是有增無減。而會計卻不是容易學得好的科目。它不僅知識點瑣碎、龐雜,內容枯燥、不易記憶,而且會計與實際操作聯系緊密,對于很難有實際應用機會的初學者很難理解其中的內涵和原理。但是,面對就業壓力和招聘考試,我們不得不攻克這些難關。那么如何更好地幫助大家學習記憶和理解這些枯燥的會計知識點,小編給大家說道說道。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本身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加減法。即:
資產=負載+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
負載=資產-所有者權益
也就是說資產有兩種形態,一種是負債,一種是所有者權益。
讓我們舉個例子:張三是一個下崗工人,他為了養家糊口決定開個煎餅攤。他思考了下他現在可以利用的資源。第一,張三做煎餅的技術不錯,這能保證他的產品不會賣不出去;第二,張三目前的積蓄足夠他購買一定量的面粉、雞蛋和其它原材料;第三,張三在購買完原材料以后,已經沒有多余的錢去購買煎餅爐子,這時候他的鄰居借給他一筆錢足夠他買到一個不錯的煎餅爐子。這樣,張三開業了,而且收入不錯。
在這個例子中,張三開業需要的那些資源,在會計里我們稱為“資產”。資產是企業過去擁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收益。無形資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資產和其它資產,是資產的基礎分類。例子中的“煎餅技術”屬于無形資產,“面粉、雞蛋”等原材料屬于流動資產,“煎餅爐子”屬于固定資產。但是,請大家注意在以上的資產中,煎餅爐子的購買是張三借錢購買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所以張三有義務償還這筆錢。當然,還錢就意味著張三的錢會變少。這就是“負債”。負債的兩個關鍵點:它是一種償還義務,會造成企業經濟利益流出。
雖然償還負債會令張三的錢減少,但是當張三還完這筆錢之后剩下的錢才是真正屬于他的,會計中我們稱這部分資產為“所有者權益”。從字面上我們能了解,所有者權益即是一個人完全擁有并具有所有權和支配權的資產。
所有者權益分為三個部分: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
實收資本,字面理解為實際需要的資本,或者實際收到的資本,這部分錢需要等于企業的注冊資本,所以大家可以簡單地把實收資本理解為企業的注冊資本。多于注冊資本的部分,會計歸類于資本公積。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一般情況下是固定的。而張三賣餅掙了的錢,我們把它歸類于留存收益。留存收益的作用就是為將來擴大規模做準備。所以留存收益就有了兩種形態: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當張三需要擴大規模,那么張三就需要盈余公積,而剩下的留存收益就是未分配利潤。
訂單提交后,10分鐘內,我們將安排工作人員和您聯系!
梅州正穗財稅服務網
聯系:洛先生
熱線:400-600-5982
Q Q:2850214222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珠村東環路113號正穗大廈三樓C202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