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掙不掙錢,很大程度上,受行業利潤率的影響。行業的競爭環境描繪的是行業整體面對著的其他與己相關方對自身造成的競爭壓力,是超越了本行業層面的更大范圍的競爭,決定著未來行業利潤率的走勢。
了解競爭環境需要明確兩件事:一是競爭壓力是哪里傳來的,即與本行業相關的外部勢力都是誰,二是各方勢力對本行業形成的是什么樣的壓力。這兩個問題都可以從經典的邁克爾·波特五力模型中找到答案。
波特五力模型總結出的五種力量是行業競爭的主要來源,分別為上游議價能力、下游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行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其中行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即為我們之前討論過的競爭格局,而其他四力便是本行業所面對的外部力量,即競爭環境。
上游議價能力
行業企業的上游即是供應商。供應商是為本行業的生產提供原材料和一切相關資源的一方勢力,以所提供的原材料及相關資源對本行業的議價能力構成競爭威脅。原材料等生產投入都是行業內企業的直接成本,如果供應商在買賣雙方的價格博弈中占據了優勢地位,掌握了定價權,那么本行業的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如果市場景氣度適時地處在高位,本行業中的企業還有順勢調整自己產品的價格,將壓力傳遞給下游,保護自己利潤的可能。倘若在市場景氣度低迷的時間段,供應商的肆意抬價,將直接侵蝕本行業的利潤。
下游議價能力
行業企業的下游是客戶,是買方,是本行業企業收入的來源。就像面對上游供應商一樣,行業企業與下游買方也存在博弈。博弈的關鍵還是產品的定價權。如果下游買方掌握定價權,將能左右本行業企業的銷量,進而影響行業企業利潤。當然,本行業企業對于來自下游的“壓價”壓力,也有傳遞給上游供貨商,轉移風險的選擇。但能否成功還是要綜合地看本行業企業與上下游之間的力量對比。我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行業集中度就是一個能很好地判斷三方實力的指標。集中度高的行業,企業數量少,單個企業往往實力較雄厚,擁有較強的話語權;相反,集中度低的行業,由于企業數量眾多,單獨企業往往都勢單力薄。綜合比較上游、本行業、下游三方的行業集中度,只有本行業的集中度不低于上下二者時,在博弈中才不會處于劣勢。
潛在進入者威脅
對潛在競爭者的判斷可從產業相關者著手,產業相關者又可進一步劃分為橫向和縱向兩類。從橫向看,一般需要關注生產同品類的產品或提供相似服務的企業,如手機生產商也可以做電腦等;從縱向看,需多關注上下游企業,如原料供給方向下游發展、整車企業向上游零部件領域進軍等。這些產業相關者處在產業鏈的一環,對整個產業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容易摸清領先者的命門之所在。
因此,這類潛在競爭者一進入就可能讓行業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創業者要緊盯以上兩種類型的產業相關者動態,并分析其是否有進入本行業的可能。明處的競爭對手雖然有可能讓你在行業的競爭排名一落千丈,但跨界競爭的新事物往往更為可怕,甚至會顛覆整個行業。如淘寶網對線下實體零售的沖擊、“滴滴”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等等。這種跨界競爭者往往是其他領域的巨頭,對此創業者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一旦這些巨頭們有跨界的動向,如果沒有勝算,就要提前布局升級或轉型。
替代品威脅
替代品是指具有與現有產品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可滿足用戶的同一訴求的產品或服務。替代品會奪走一部分市場,致使本行業市場的整體規模變小,對行業內所有企業形成全覆蓋式威脅。如果說潛在競爭者威脅大小跟行業壁壘高低有關,那么替代品威脅大小則跟替代品的價格、性能以及購買者的轉換成本有關。同一維度下的替代品與本行業發生競爭,行業內企業還有與之相爭的一戰之力,像“包子”斗“漢堡”、“桃子”戰“蘋果”一般,只要將自己的產品打磨得更有受眾,便能守住自己的一片市場繼續生存。但倘若替代品來自更高的維度,便會對本行業實施顛覆性的降維打擊。如led雖價格略高于白熾燈,但其使用壽命更長、更省電,憑借更高的性價比基本完成了對白熾燈的全面替代。
此外,購買者轉換成本的高低也會影響替代品威脅的大小,如團購平臺屬于消費者轉換成本特別低的行業,消費者可以隨時切換不同的拼團小程序,最終選擇合適的平臺下單,這種行業替代品威脅就特別大。而社交軟件相對轉換成本偏高,這也是近年來各種有特色又好用的社交軟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卻始終無法完全取代微信的地位的原因。如今,微信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將我們和家人、朋友、同事、客戶等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像社交軟件這樣更換的轉化成本過高的行業,替代品威脅則比較小,行業的利潤率趨勢向好,行業吸引力就更強。
通過分析來自外部的四種力量可以發現,對上下游議價能力強、有一定的準入門檻、潛在進入者少、替代品少的行業,競爭環境比較優越,對資本有比較高的吸引力。
訂單提交后,10分鐘內,我們將安排工作人員和您聯系!
梅州正穗財稅服務網
聯系:洛先生
熱線:400-600-5982
Q Q:2850214222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珠村東環路113號正穗大廈三樓C202房